華文化的財神大致分為兩大系統,一是漢人融合道教所生的財神,二為藏傳密教由佛菩薩所化現的財神。前者起源大約在宋朝經濟發達時,因商人對財富有需求,市民仿效,後來明朝《封神演義》、《三國演義》等話本流行後,逐漸神化歷史人物─關羽、趙公明(兩大武財神),以及比干、范蠡(兩大文財神)和其他偏財神、準財神,進而完備了漢族財神的體系

藏密的財神法,財神的興起則是因佛教為了更貼近升斗小民的生活,能讓人在生計無虞後,更懂行善,更親近佛法,而打開的一條方便路子(法門)。所以《法華經》提到:「先以欲鉤牽,後令入佛智。」亦顯現觀音法門「善巧方便」之特性。佛家認為,只要取之/用之有道且不陷其中,金錢就是好的,反之金錢則如毒蛇一樣會害人。

本篇主要談藏密財神法。為什麼說財神跟你想的不一樣呢?因為要修財神法、與財神感應,必須先學會「捨」,而不是「求」。財神之所以成為財神,是因為他無私地施予眾生財富,那是散財,我們若只向其「求」財而不先捨,那剛好與財神所為所想相反,自然無法人神相通,期盼祂提供什麼協助。 提到「捨」,再跟各位介紹,佛家所說的捨有很多種形式,包括布施(又含財布施、法布施、無畏施)、供佛、貢獻勞動予社會、行善等。先施捨,種下「福德(福田)」才可能有相對應的「福報」,財神也才能幫助你,將福報轉為現世或以後世的金錢(資糧)。另外,財神還看人的品行,若是此人獲得金錢後,更樂於助人,那財神更有可能幫助此人,因為他代替財神在人世間行道布施。 值得注意的是,修財神法不應企求「速效」,因為每個人自始以來累積的福德不同,有的人這輩子過很好,或許是以前種的因所結的果,但若這世只享受而不耕耘,總有耗盡福報的時候。無論福德累積的多或寡,福報來的快或慢,人們都應在自我提升的道路上勉力前進,這具備積極意義,也是身為人的作業之一。作業認真寫完了就過關,寫不完,就變成「業障」─未完的作業堆積成為障礙,那也怨不了人了。
 

追蹤我們

華神FB粉絲頁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huasenhug/

華神官方網站:http://huasenhug.com/

華神IG / Twitter:@huasenhug

arrow
arrow

    華神報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