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空」在佛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,圍繞這個字產生許多佛教特有的論述。佛經之所以不易閱讀,部分原因是它涵蓋的領域太廣─哲學、心理學、物理學、宇宙學、生物學等等,而有這麼多構面存在,主因是佛為了「渡人離苦得樂」這個終極目標,必須從不同角度解析、闡述什麼是苦、為何有苦、生命/宇宙的真實面貌、天道運行的法則等等,最終形成完備的佛家思想體系。

「空」並不是空無、有的相反面,佛陀講的空,是一種「不穩定(無常)的狀態」,莊子說「一尺之棰,日取其半,萬世不竭」,這概念可以將有形的物體不斷解構,至分子、原子…夸克以至於弦論的能量弦線,而在這樣小的尺度下,我們看到一個非常動態、奇異的世界。 你的身體看似「穩定」,但其實構成人體的幾兆個粒子時刻都在變化,把層級拉到細胞也是有生有死,永不穩定。而你的身體看似「實有」,但從粒子的角度來看(任何物質也是),實際卻有99.9999999%是「空」的─因為原子的大小取決於它電子的運行範圍,原子核僅占原子的十萬分之一大,其中有太多的無用空間,但是這些無用空間,又非絕對真空,否則我們眼前應該一片虛無,物理學的解釋,是這無用空間包含了波函數和無形的量子場,就像電扇的葉片之間為空,一旦運行後,空的性質就改變了。再從物理學上講「真空」,物理學家也告訴我們真空並非虛空,它藏著很多「東西」,如:暗物質、電磁波、引力子、虛粒子對等等,尤其虛粒子對非常特別,必須一提,在普朗克尺度下,量子漲落無處不在,粒子和反粒子組成的虛粒子對在其中不斷生成和湮滅,表面上的真空,其中蘊涵的動能由此可觀之─我們至此也終於可以開始理解,佛講的「空中妙有」,空中如何化零為有的過程,真有深刻的道理! 最後總結,「色不異空,空不異色」的色可理解為物質現象,一支手機是「色」、一堆粒子的組成物,這些粒子不斷在變化,是「空」、不穩定的狀態,手機遲早會衰敗湮滅,從無限長的時間尺度來看,手機只是一時「因緣合和」而成的「現象」,也就是需要很多因素跟運作才能有這支手機存在並且到你手上。因此心經教導我們要看清楚事物的本質是什麼,表象為色,實質為空,內涵為空,又化形形色色,不可思議,若能體會,那人生的執著,是不是就能少一點了?
文章標籤

華神報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像電影「星際效應」中庫柏在A星球的一個延誤,地球就過了23年一樣,時間的相對關係,在中國古書中也有記載。「天上一天,地上一年」的說法最早見於《洞冥記》,講東方朔幼年早出午歸,實際卻莫名過了一年,而挨母親揍的故事;人間與地獄間的相對關係,則有《幽冥記》寫「鬼言三年,人間三日」一說。後來這概念在《西遊記》中被發揚光大─太白星君提醒悟空趕快辦正事也講天上一天是地上一年,使這概念深入我國民心。

實際上有關天上、人間、地獄的時間換算方式眾說紛紜、各有理論,姑且不論這些,此現象的存在其實很合理。從愛因斯坦提出的廣義相對論來看,時間的相對長短與受測者的「運動方式」和「所處位置」有關,運動的速度越快、所處位置的重力場越大,時間就過的越慢─A過的一秒因為被拉長了,所以在B的測度中,已經過了好幾秒,但是在A的時間測度中所感覺到一秒的長度與B感知的一秒並無不同,這也體現當局者迷,旁觀便有不同的道理。牛頓的運動定律可以說終結了空間絕對位置的概念,而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則終結了絕對時間的迷思。

文章標籤

華神報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《般若波羅密多心經》,是《大般若波羅蜜多經》的濃縮精要,僅260字,歷來有兩百多種譯本,現最廣為人誦的是唐三藏法師版本。心經在佛教地位極高,對華人世界影響極深。而也因為它濃縮的特性,其中蘊含的道理以及所需的佛學背景知識非常深刻浩瀚。華神將會長期努力地為大家整理心經解讀的相關資訊,以及本身的一點體悟,才學疏淺僅能盡力做好,還先請各位見諒。

先談愚見以為讀佛道經典所需的心理認知。歷史上得道、超高智慧的先人(成仙、成佛者),在通透宇宙實相的運作真理時,所見的世界已與常人不同,而祂們將這種智慧轉化為文字或口語,往往只能局限地傳達部分的真理。原因很簡單,第一,語言文字作為媒介工具本身的不足。真正意境、心念的傳輸,最上等是藉無言的心領神會,卻能100%不失真的傳遞,就如禪宗有世尊與迦葉尊者「拈花微笑」的故事一般;第二,受限於聽聞者的智慧能解讀/領會多少真實義。這就好比二維平面上的螞蟻,永遠無法想像三維世界長什麼樣子、白天永遠不懂夜的黑一樣,人被關閉的智慧維度,讓我們也只能從字面的意義逐漸理解、聯想、提升到境界。我們並沒有得道者所悟所見的背景知識(知識這兩字也不太真切),與那些在時間/空間各層維度中穿梭自如的能力。舉例來說,可能某段經文講的是祂在某個維度中,所見星系生成/毀滅的過程,這與經文字面意義可能毫無關連,但事實上卻蘊含這樣一個道理與場景,凡人想破頭也無法領略。 因此,有了這樣的心理認知,我們更能謙卑地了解,經典的深奧與浩瀚,是人窮盡一生也不一定能參透的大智慧,我們懂的可能都只是局部的真理,尤其用邏輯思維來讀經,將只能限於文字排列組合的低層維度。或許憑一片誠心,跨越文字的框架,與無形的大神們印心,去「體」悟(注意,不是靠「腦」悟)所謂「不可思議」是什麼樣的一個東西,接受給予的靈感,才能通曉真理,回過頭來再運用邏輯逐一檢視、驗證。總結來說,就追求人生的終極智慧而言,華神只想提醒,必須要適度地放下用「腦」(邏輯)的習慣,表面看起來聰明,事實上會把生命的路走窄;大智若愚者,在契合「道」的路上講體悟、講心性,表面看起來慢,但是紮根之深、開後路之廣、接天地之氣(信息),那是截然不同的概念。因為面對生命的成長,我們追求的是「無上的智慧」,而不是一門「學科」。
文章標籤

華神報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恭祝中華先祖、龍鳳始祖─九天玄女娘娘聖誕千秋

玄女真仙,頭戴金盔,腳踏火輪,身騎白鶴在雲間,手執寶劍斬妖精。臨凡濟度救良民,何神不伏,何鬼不驚。親身下降,救濟萬民,大悲大願,大聖大慈,仙宮靈洞,顯凡救世,玄珠妙道,玄女娘娘,救苦度世大慈尊。
 
文章標籤

華神報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華文化與西方文化對於「神」的看法有很大的不同。西方認為神造萬物,人是神的子民,兩者有別,不能跨越;但中華文化則認為神、佛、仙、聖都是人經過終極的淬鍊後轉化而生,這從道家思想「我命在我不在天」佛家「一切眾生皆有佛性,有佛性者,皆可成佛」來看,都很清楚表達身為人的積極意義。

修練,是道家追求得道成仙、永世長生的方式。所謂「順者為人,逆者成仙」,凡人順從自然定律的結果就是生、老、病、死,但透過修練─煉精化氣、煉氣化神,煉神還虛的過程,最終能與大道契合,以神形結合之姿逆轉、突破自然規律,得道升仙。

文章標籤

華神報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華神的一點觀察心得,現代人在長期受西方思維的影響下,對於一些觀念已經很薄弱─何謂「道」?何謂「理」?「智商」與「智慧」如何區分?

老子的角度看知識的類別,可以分成知「道」的知識不知「道」的知識道是渾然天成、整體周延的運作法則,至簡中蘊含無窮的變化可能,虛,而且不爭。如同人的「靈魂」一般,它是生命的來源,既難以言喻、不能測量,又無法否認。我們都知道,一個人若沒有了靈魂,就只是行屍走肉、植物人;若出賣了靈魂,則與禽獸無異。回過頭來說,知識若缺乏道的內涵─沒有靈魂的知識,那就只能淪為「工具型」的知識,若A則B,一個蘿蔔一個坑,毫無生氣,以AI術語來說就是「弱人工智慧」。可怕的是它永遠以管窺天,從「片面」的角度試圖解決「整體系統」的問題,勢必一路trial and error試誤,這樣做錯了那就換那樣做,至少等錯誤被發現前,這解法還能撐好一陣子。

文章標籤

華神報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聖帝君,名羽,本字長生,後改雲長,生於東漢末年。相傳帝君是青龍轉世,豎眼攢眉、超額長面、美鬚鬢、身高九尺六寸(破200公分),英氣勃發且允文允武,尤其好讀春秋左傳。

受《三國演義》影響,民眾普遍認為有「桃園三結義」一事,關帝居中,所以人們又稱其為「關二爺」。關帝一生赤膽忠心,從最早劉備一無所有,即盡忠護主,與張飛募兵擊潰張角黃巾軍,隨劉備輾轉各地。自徐州受曹操攻擊失守後,兄弟三人失散,關帝死守下邳,為保全劉備妻小平安,與曹約法三章:一降漢不降曹;二曹須照料兩嫂生活,且曹營人等不得到門;三是一知兄長劉備下落,便要離去。曹操愛惜關帝之才,百般禮遇,而關帝為報答曹恩情,陸續為其斬袁紹大將─顏良、文醜,也因此受漢獻帝封其為「漢壽亭侯」

文章標籤

華神報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華文化的財神大致分為兩大系統,一是漢人融合道教所生的財神,二為藏傳密教由佛菩薩所化現的財神。前者起源大約在宋朝經濟發達時,因商人對財富有需求,市民仿效,後來明朝《封神演義》、《三國演義》等話本流行後,逐漸神化歷史人物─關羽、趙公明(兩大武財神),以及比干、范蠡(兩大文財神)和其他偏財神、準財神,進而完備了漢族財神的體系

藏密的財神法,財神的興起則是因佛教為了更貼近升斗小民的生活,能讓人在生計無虞後,更懂行善,更親近佛法,而打開的一條方便路子(法門)。所以《法華經》提到:「先以欲鉤牽,後令入佛智。」亦顯現觀音法門「善巧方便」之特性。佛家認為,只要取之/用之有道且不陷其中,金錢就是好的,反之金錢則如毒蛇一樣會害人。

文章標籤

華神報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「道」是道家所尊崇的最高本體、宇宙本源,由道德經第25章:「有物混成,先天地生。寂兮寥兮,獨立而不改,周行而不殆。」可知,道在宇宙形成前,也是盤古開天前,就已客觀地存在,它從虛無化為實有─「道生一,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萬物。」─第42章,再從實有返還虛無,循環不止,而萬事萬物─大至宇宙生成毀滅,小至體內的一個細胞,都分分鐘依循著道運作。它的本質幽微莫測,謂「道之為物,惟恍惟惚。惚兮恍兮,其中有象;恍兮惚兮,其中有物。窈兮冥兮,其中有精。」─第21章,它幽暗不明、難以捉摸卻又真實存在,可見其以虛無為本體、清靜為宗。

道家講「尊道貴德」,就是因為道才是最終極的本質,「人法地,地法天,天法道,道法自然」,道就等同於自然,它不生不滅,無時無處不在,而它的外顯、體現就叫做「德」。最簡單來講,道在人的心中叫做良心,而做有良心的事,才有德行。道與德不同,因為德並非神明造化的根本,兩者可以看做一體兩面的關係。人要悟道、修道、證道,必須培養高超的品德,才能親近道,進而得道。

文章標籤

華神報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民間俗稱的土地公、伯公就是指福德正神。祂在世名為張福德,自幼聰穎至孝,長大為官廉正愛民,享年102歲,人民因感念而建廟祭祀,取其名尊稱為「福德正神」。天道論忠,地道看孝,土地公為地方行政神,負責保護鄉里、掌管死者戶籍。因中國自古以農立國,土地的豐饒與否自然影響民眾的生計,因此演變土地公可佑人財富及其他作用等。

從中華道統人天呼應的角度來看,人求財富,其實本身要有「土」德,才能承接,也才有孕育萬物的根底。巧取豪奪錢財者,至終難逃付出代價,不是傷己、錢財散盡,就是傷到周圍親近的人,例如台灣某非常富有的生意人,老家剛好接土地的地靈氣,對理財也有概念,所以崛起翻身很快,但是錢財來得太快,沒有負起應負的社會道德責任,踰矩反應出來就是親人接連生病遭逢不幸,後來高人指點,才開始拜關聖帝君、更樂於回饋社會。錢是責任,也是一種提醒,要照顧更多沒有資源的人,而不是享樂的工具。若有此念此想,自然對現代社會炫富、只求一己之樂的現象能有不同理解,自然人神敬之,福德隨至。

文章標籤

華神報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