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文:
觀自在菩薩。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。照見五蘊皆空。度一切苦厄。
菩薩,全名為「菩提薩埵(梵語bodhisatta)」,是成正等正覺以後,發大慈悲心濟度眾生之人。觀自在菩薩超越了十地菩薩的層級,內觀自在通達無礙,外觀世音尋聲救苦,當觀音菩薩修行入定,進入最深層的般若智慧狀態時,祂的智慧有如光芒,直接照亮苦的本源─構成人身心的基本要素「五蘊」:「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識」,從有形有「色」的物質/肉體、感官接收外界刺激所生之感「受」、在心中對事物的「想」像模擬、思想後相對造作出的「行」為、辨別事物異同的「識」別意識,都是「空」的。我們於其他篇幅已深入介紹過,空非虛無,而是萬物皆為因緣聚合的暫時假象,沒有永恆不變的自性,緣起則聚,緣滅則散,無中能生有,而有亦要返回於無,物質如此,統攝身心的五蘊也脫離不了「空」的定律。
蘊為積聚、蘊藏,「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識」每一個面向都受人自身的習氣與外界的環境影響沾染,而積聚(蘊)了障蔽智慧的塵垢。當人們看不清人事皆「空」的本質時,就會對暫時存在的「假」我當真,也對暫時存在的「假」事物/境遇當真了,而形成「執著」─對自我或對外界的偏誤理解,因而中了「五毒」,產生「貪、嗔、癡、慢、疑」的非正常心理狀態。一旦中毒,那自然不能避免身陷「苦」的漩渦中不可自拔。佛說人生有八苦,包含「生、老、病、死,恩愛別離、所求不得、怨憎會苦、憂傷別離苦」;而厄則是天災人禍。
講到這裡,我們就回到佛教的根本目的─「渡人離苦得樂」,也呼應了心經的題目─「以般若圓滿之智慧領航以渡人離苦得樂」。進入般若要”行”至深處,而不是”想”至深處,才得以洞悉苦的前(潛)因後果,而大智慧運作的過程是用”照見”來看,如暗室點燈一亮全明,無一缺漏,若改以世智聰辯來領航,恐得改成”算見”,有計算過程、有可能缺誤,天差地遠。當造成苦厄的每一個環節都清清楚楚地浮現出來,人就能拿回自主權,破除無明障礙,最終脫離被苦厄所困的漩渦。
追蹤我們
華神FB粉絲頁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huasenhug/
華神官方網站:http://huasenhug.com/
華神IG / Twitter:@huasenhug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