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 原文:

不尚賢,使民不爭。不貴難得之貨,使民不為盜。不見可欲,使民心不亂。是以聖人之治:虛其心,實其腹。弱其志,強其骨。常使民無知、無欲。使夫知者不敢為也。為無為,則無不治。

 

《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》說:「夫人神好清而心擾之,人心好靜而欲牽之。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靜,澄其心而神自清。」─心像一面鏡子,世界萬物被人感知後,即在鏡上留下倒影,事物雖然來去無常,但內心卻因愛恨分別、記憶執著而抓著影像不放─「欲望」誕生於執著。雜亂堆疊的殘像混濁了人心的靜寂,而看這鏡面的你─元神,也因此濁鏡(境)而感到紛擾不安。聖人無為而治的方法,重點在於去除人欲

「不尚賢,使民不爭。」老子不是主張不崇尚具備才德的人,而是主張不要崇尚才德的「名」。因為一旦過分標榜它,在名可名、非常名的作用下,就會有人為了爭取德性之名,而假惺惺作一些事,這叫沽名釣譽;為了備受重用,獲得金錢權力,原本該適性發展的才能就容易被扭曲,例如一窩蜂人去學八股文。

「不貴難得之貨,使民不為盜。」─君主不以珍稀之物為貴,沒有物質/「利」的崇拜,那人民感其典範,就不易因欲望而爭奪寶物。明星的行頭、代言商品,粉絲競相模仿追逐,那勾起的一波波欲望,如何能滿足?

「不見可欲,使民心不亂。」─不顯現過度滿足的基本欲望,如鋪張美食、沉溺美色,百姓仿而效之,自然心神有所節約而不喪志。老子在這三句話分別處理了「名」、「利」與「基本欲望」,這就是心所以不靜、疲於奔命的主因。

「是以聖人之治:虛其心,實其腹。弱其志,強其骨。」─因此聖人的治民方式,在於使人民具世智聰辯與貪欲的心空虛下來,只滿足其基本欲望。弱化人民追求名利的志向,只管強健他們的體魄。反觀當今社會「完美地」與聖人之治背道而馳─大環境鼓吹聰明套利、吃不飽穿不暖沒得住、一生拚比力爭上流、在學校熬夜背書/在社會加班賣肝,社會混亂不安,也是剛好而已。

「常使民無知、無欲。使夫知者不敢為也。」─老子不是反智,無為也不是消極。使民無知是要人民沒有「充滿目的的聰明才智」,沒有貪欲;而具才智之人之所以不妄動,是因為君主不尚賢,所以逞現其才能也沒用,自然能安住其位置上,妥善發揮專長。

「為無為,則無不治。」─總結來說,聖人之治在於做到「不尚賢」、「不貴貨」、「不見可欲」,這三不政策就是無為的功夫,一旦做到,自然萬事治理的服貼妥當,天下太平。

追蹤我們

華神FB粉絲頁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huasenhug/

華神官方網站:http://huasenhug.com/

華神IG / Twitter:@huasenhug

arrow
arrow

    華神報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